省教育学会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时讯 > 省教育学会

杨银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样走

发布时间:2019-04-02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 杨银付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去年的教师节,中央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还将五年来有关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做了梳理,概括为九个坚持: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把服务民族复兴作为重要使命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九个坚持,都诠释着一个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方针简史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征,它结构简洁又比较完整,包括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
 
1957年,毛主席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里谈到,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主席的这个表述我们沿用了30多年。1995年,我们国家制定教育法的时候,有了一个明确的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段话,分别揭示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培养人的途径,以及培养目标。
 
1999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教会,小平同志提出来要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5年新修订教育法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比较1995年的教育法和2015年的教育法,能看到在三段表述上都有新发展,教育方针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新时代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教育方针。
 
第一是用“四个服务”明确“为谁培养人”。总书记提到,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是之前的两个服务的丰富和发展,是两个服务的具体化和展开。
 
第二是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培养什么人”。这是本次全教会上总书记做出的最新表述。2018年5月2号,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总书记出席活动并做出重要讲话,“我先给一个明确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答案”这样的表述方式提示我们,这不是一个要讨论的问题,而是一个要在实践中来贯彻,来落实的问题。去年全教会上总书记再次谈到,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从80年代末期以来,我们一直明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次全教会总书记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一贯重视,经常谈到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围绕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书记在全教会上特别谈到了要努力做到六个下功夫:
 
◆ 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革命理想高于天。
 
◆ 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不能培养长着像中国人,却没有一颗中国心的人。
 
◆ 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我们的孩子以德为先,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 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分数高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见识。
 
◆ 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教育我们的孩子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 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书记在培养人的途径上进一步强调了创新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特别强调了实践育人,他讲到,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掌握真才实学,在实践中建功立业。
    
本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谈到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为此,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创新落实,比如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得到加强,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课程里面也要进一步增加课时。
    
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协同育人。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学校、家庭、政府、社会要协同育人。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家庭建设。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部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具体的课程改革里,还是在更为宏观的视野里都强调协同育人,比如课程改革里强调要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各阶段,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各环节,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各阵地。在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里谈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有关的文件里甚至进一步具体到十全育人,都贯穿了协同育人的精神。
 
创新育人方面,总书记在他的母校八一学校讲话时谈到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特别谈到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新世纪以来我们推动完成了两轮课程改革,即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实践之路
 
早些时候,教育部已经颁布了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方案和各科的课标,特别强调普通高中教育促进孩子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实现两个突破,推动以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建构课标,建立学业质量标准。还要做到三个优化,即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要体现国家大事,国家意志,要培育核心素养,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现在教育部正在启动第三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上,配合课程改革扎实推进。
 
更加注重学思结合,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更加注重知行合一,让实验课、实践课、活动课成为常态,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实现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
 
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教学,让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成为常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正在带给我们革命性影响。与诸多互联网+比较起来,互联网+教育似乎还在蹒跚学步,虽然如此,我们依然能看到可能带给我们的光明未来。互联网让每个孩子都坐到教室的“第一排”,让大山再也档不住知识,也正在实现教学形态的变迁,从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信息化带给我们人才培养新模式,也进一步带来学校形态的变迁。学校的院墙被打开,学生的学校所有制被打破,教育能够量身定制,这就是未来教育的新形态。
 
 
评价改革也要配套跟进,本次全教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章、唯论文帽子的顽瘴痼疾。我们有理由对这样一个评价改革充满期待,虽然艰巨,但是十分重要,要转变指挥棒,让指挥棒指向发展素质教育。
 
教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第一资源,学生是民族复兴的梦之队,老师就是培养造就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总书记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都谈到了对教师的要求。2013年谈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2014年勉励老师们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6年谈到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都是总书记给老师提出的重要要求。中央特别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非常全面,涉及到了总体要求、师德师风、专业素质、管理改革、地位待遇、党的领导等等。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学懂弄通。

上一篇:教育部专家点赞西安教育“名校+”工程

下一篇:周洪宇:教育领域应实施“三个清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