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龙:深化教育督导改革 提高教育督导质量
发布时间:2020-06-15
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 2020年6月15日(作者 国家督学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董小龙)题:董小龙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 提高教育督导质量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 提高教育督导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4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部署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既要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又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教育管理制度化、教育决策科学化,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 提高教育督导质量
国家督学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董小龙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4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部署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既要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又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教育管理制度化、教育决策科学化,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力推动中央关于教育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陕西考察期间指出,“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今年两会期间,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总书记重申“国之大者”。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担负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初心使命。教育督导改革和破除形式主义都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都是推动解决教育改革“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措施,都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对于教育系统特别是教育督导战线来讲,这两项工作和要求就是“国之大者”,是当前教育督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去认识教育督导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学习领会《意见》和《通知》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什么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与推动教育督导工作提质增效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聚焦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创新举措,找准突破口,强化责任担当,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痼疾,提升教育督导质量,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紧扣形势变化。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进入新时代必须把握新机遇、新挑战,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等各项工作,既落实“督”的刚性要求,又体现“导”的统筹服务,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要形成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党报、党刊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自媒体等新型媒体作用,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意见》和《通知》精神,传播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系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成效,传播正能量,讲好教育改革故事,凝聚教育发展共识,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优化督导机制,精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近年来,陕西教育督导战线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抓督导落实,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中,坚持“两个全覆盖”(覆盖县域内每一所学校、幼儿园,覆盖学校及幼儿园工作的所有方面),做到“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督导意见严实,整改措施到位,得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
一是简化督导程序。科学制定督导计划,控制督导频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流程和表格数据材料填报,不把留痕作为被督导单位的显性成效,不以微信工作群等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替代实际工作督导评价。真正做到“四不”:即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盲目提出指导意见、不增加学校负担、不提与工作无关的要求,把更多空间留给学校立德树人、创新发展。
二是创新督导方法。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过程督导和结果督导相结合、日常督导和随机督导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不断提升督导工作的实效。同时,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督导评估信息化。
三是转变督导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突出结果导向求实效。结合春秋季开学检查,突出综合督导、联合督导,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在专项督导中,根据教育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点对点通报进度,面对面交办任务,手把手推进整改。探索精准督导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改革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三、抓住重点环节,大力推动教育督导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陕西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和《通知》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落实方案,完善落实机制,破解落实难题,抓实落实举措,提升落实成效,大力推动教育督导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完善督导管理体制。参照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做法,结合省情实际,尽快完善省级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压实成员单位履行教育职责的具体任务。推动市、县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工作机构,充实督导力量,强化教育督导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和上下协调联络机制,健全督导制度体系。切实按照“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要求,加强对全省各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层层夯实各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主体责任,落实好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真正把教育这项德政工程和千秋大计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是规范督导运行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以往教育督导工作中存在的定位不够清晰、督导方式方法不够精细等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意见》明确的督政、督学、教育评估监测等三大工作职能,遵循教育督导规律,创新督导方式方法,突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安全稳定等全方位的督导,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强化督导结果运用。牢牢把握“督导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服务人民需求、服务教育发展大局、服务教育优先发展”根本要求,全面贯彻《意见》关于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改革的八个方面内容,完善督导工作规程,构建“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教育督导体系,强化追责问责,让教育督导有位有为有权威,真正让教育督导“长牙齿”。
四是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研究出台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的工作规范,按照“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的总要求,加强省、市、县各级督学队伍建设,合理配置督学数量。省域内统筹实施督学队伍提升计划,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提升督学队伍整体水平和履职能力。保障工作条件,落实工作待遇。加大督学队伍内部机制建设,创新督学聘用方式,形成能进能出的动态机制。以高质量的督学队伍、专业化的督导能力,全面提升教育督导科学化水平,奋力谱写陕西教育督导的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