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学会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时讯 > 省教育学会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0-08-19

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

    社会发展越快,我们对“终身学习”理念的体会越深。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快速更迭,层出不穷,凭经验应对工作任务、日常生活的要求和挑战已经肯定会力不从心。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学习上的懈怠或停滞都会让你面临恐慌,产生无力感。

    现代人的学习也有着明显的困境,学习机会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多样,学习的倦怠感却越来越深,获得感越来越稀薄。在匮乏的时代,我们苦于书籍太少、接触新思想的渠道太少、聆听大师声音的机会太少,对新知识有一种“饥渴感”。现在是过剩的时代,学习的时间、空间、方式及内容已经基本不受限制,但是我们却失去了更新知识经验和增长智慧洞察的热情。我们经常会把学习变成一种资源占有,硬盘里储存了一个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收藏夹里保留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课程,手机里多个打算学习的APP,我们却无心料理,令其长期沉睡。真正的学习难以发生。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的“前言”里有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观照我们的学习,也是这种情形。

    匮乏时代我们忧于可看的书太少,过剩时代书籍泛滥,我们却失去了读书学习的饥渴感;匮乏时代我们害怕自己孤陋寡闻,过剩时代我们却因为见多识广变得茫然而空虚;匮乏时代我们害怕自己变得蒙昧懵懂,过剩时代理性和卓见却淹没在林林总总的偏见与煽动之中;匮乏时代我们害怕身处知识和信息的荒漠,过剩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无限膨胀以及多元化、碎片化却让我们充满偏见、随波逐流;匮乏时代我们担心无知毁掉生活,过剩时代我们的生活却毁于所知太多。

    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人们不仅为了适应职业的要求而不懈学习,还要从思想成长、精神成长和道德成长的需要,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化的生活不同中学生为了升学而求知学习,也不同于专家们为了攻克一个科研项目或者完成一个课题研究的学习,而是完全出于一种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的非功利化、兴趣化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化的生活可能在客观上也会有助于自己专业成长的需要,但却不能学习生活的终极目的。

    历史上很多伟大思想和理论的创建都在非功利目标的基础上产生的。牛顿不是为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而探究宇宙奥秘的,达尔文不是为了提出进化论才去钻研生物演进规律的。近代科学原理的创立都是那些对宇宙奥秘、自然规律和主客观世界认识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提出的,他们不是为了攻克什么科研项目,获取什么基金支持,拿什么奖项而去做这些事情的。而我们当下的学习,目的性太强,往往把升学、考级、评职称、完成课题、获取岗位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以至于一旦达到目的就对学习深恶痛绝,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枯燥熬煎。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

    我庆幸自己走出大学校门以来没有放弃学习的习惯。虽然很多学习都没有确切的目标,有些浅尝辄止,但是保持一份对学习的热情和对书籍的痴迷,就让你超越了生活的烦琐和无味,获得一种精神的丰富和满足,以致不觉光阴的虚度。

    我给我的教师朋友都建议,教师这个职业的“本钱”是学习,专业成长没有捷径,唯有学习。教师要过上学习化的生活。学习虽然不能目的性太强,但也不能没有目标。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四两”学习的方子,即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到“两份专业杂志,两本经典专著,两门网络慕课,两个听书网站”。两份杂志。

    给自己订阅两份杂志,并且是专业的、权威的学术杂志,至少是核心期刊。学术杂志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交流平台,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张,观点可能互相矛盾互相攻击,但体现的是对这个时代教育改革问题最新的思考成果,如果不经常看杂志,就不知道在我们职业的领域大家都关注什么,争论什么,倡导什么。现在的杂志也鱼龙混杂,教师要能够辨别杂志的品位。专业权威的杂志都会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和导向,更加强调思想理论的本质性、哲学性,对辨别真伪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每期杂志可能你感兴趣的文章不会太多,但却引领着你关注专业发展动态的兴趣。而那些非正规的野鸡期刊,经常会提供一些缺乏普遍性的经验,完全可以不看。我一直订阅着《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近几年《课程·教材·教法》也对我影响很大。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

两本专著。

    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而且是经典的、大师级的专著。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灿若星辰,我们至少读一读孔子、荀子、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也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杜威、蒙台梭利、赫尔巴特、福禄贝尔、小原国芳,再读一读顾明远、朱永新、于漪。经典是那些超越时空思想精华,是人类文明沉淀下来的思想宝藏。

    卡尔维诺概括了经典的一些特征: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仍然是一种丰富经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会像初度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我们亲近经典、亲近大师,才能撑起我们的精神高度。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

两门慕课。

    每年给自己选择两门慕课,坚持学完。慕课的好处是帮助你系统地了解一个专题或一类知识。慕课的选择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必拘泥于实用的目的。真得感谢这个时代,技术进步让寻常百姓也能很方便地选择世界知名大学的课程学习。最早让我们接触这种学习方式的是2010年上线的网易公开课,世界知名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课程让我们开了眼界,桑德尔的《公正课》,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课》,谢利·卡根的《死亡课》,可汗学院、TED讲台等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今天,中国大学慕课网、学习强国等网站的公开课资源也极其丰富,足够满足我们学习的需求。2016年,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11岁小学生王洵,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频道学习了武汉大学的“古文字学”、吉林大学的“奇异的仿生学”、华东师大的“人体科学”三门课,并获得了优秀证书,让我们看到当下学习生活的可能。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

两个听书网。

    听书网的好处是不仅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且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当你跑步、做饭、洗衣、刷牙、开车、候机、等人或者入睡前,都可以通过听书学习。能够寸积铢累、集腋成裘地把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收获一定不可小觑。听书网很多,有品位的不多,很多听书网站以娱乐化为主,增长见识的内容需要你去选择,如“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但有些听书网也注重品质。我最钟爱“静雅思听”,内容有图书还有短文,涵盖了人文学科的所有类别,并且以经典为主,朗读也很专业。我听“静雅思听”有10年多了,也经常推荐给朋友,的确感到开阔眼界,开启智慧,受益匪浅。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

    所谓“四两”学习法,仅是作为都市繁忙生活中能够接受的“方子”,对于很多老师来说,这个标准并不算高,有人订阅的杂志不止两种,有人一年的读专著的数量也不止两本,有人不仅学习慕课,还是“一席”“Talk”“得到”等网站的粉丝。

    学习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的习惯和偏好。“四两”学习仅是一己之经验,贻笑大方。

王彬武:给自已的“四两”学习方

    学习生活的关键是时间管理。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上天却特别眷顾擅于管理时间的人。这个时代,我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浏览网络信息,刷手机看无数的文章和视频,看似我们知道了很多,却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生活是对思想和思考的热爱,对解除生存困惑的执着,对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渴求,对改善精神存在和心灵生活的强烈需要。

    当然,过上学习化的生活,对你周围的人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因为你可能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还在思考意义,在把酒言欢的时候还惦记着多一些独处时间,在别人等候你的时候还有三页书没看完,你经常会让人多少有些扫兴。但他人也许看到了你的无趣,却未必看到你内心的富足。

上一篇:关于开展清理破坏教育环境违法违规有害信息专项整治的公告

下一篇:领航计划 | 论新高考改革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设计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