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陶西平 | 世之楷模,师之典范,先生远行,精神永存
发布时间:2020-05-20
5月19日早晨,教育界传来噩耗,著名教育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任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陶西平去世,享年85岁。
陶西平先生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自1955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始终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八十五载的生命历程中,为教育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并将被永远记住。
陶西平先生担任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原副会长,对中国教育学会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学会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噩耗传来,学会同仁深感悲痛,以各种方式追忆与先生共度的时光,感念先生所蕴含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悼念、缅怀,表达哀思。字里行间,先生的谆谆话语、音容笑貌宛如眼前,不曾离开。
祖国情怀 世界眼光
“祖国情怀,世界眼光,博学睿智,奉献教育终身;共同理想,交谊四旬,相济相助,泪送挚友仙逝”,闻此噩耗,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当即写下这副挽联。顾明远先生回忆道,陶西平思想又先进,知识又渊博,PPT做得也很新颖,他的报告非常受关注。在国内外东奔西跑,高屋建瓴,站得高,看得远,每次都有新的东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是重复过去的话。
陶西平先生是具备世界眼光的教育家,他总是敏锐地把握国内外教育热点问题脉络,思路清晰、分析精准,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务实创新,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先生身上展现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给中国教育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其教育思想更是影响海内外无数教育人。
“他的全球视野和本土实践,他的大局驾驭力和微观洞察力都堪称完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说,陶老是难得的兼具学者和高官风范的教育大家。他的宽宏和深邃,他的敏锐和扎实,他的渊博、厚实和睿智使他作为官员的教育专业生命力是超人的绵长和超强的持续,令人发自内心地钦佩和敬仰!深切地怀念陶老!
“先生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世界各国最新的教育改革资讯,以作为本土教育改革的他山之石。他主张‘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清楚地记得,关于教育现代化,先生更有精彩的论述:“教育现代化不是‘西化’,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教育家的成长与培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是陶先生留给教育同道者们的肺腑之言。
“谦谦君子风,噩耗扼腕听。江河与君在,青山送君行。”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说:“与陶老相识30余年,陶老始终是我最为尊佩的长者、师者和学者。作为著名的教育家,陶老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国教育发展和北京教育改革做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陶西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管是明确教育目的,还是促进教育公平,不管是提高教育质量,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先生教育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理论造诣深厚,尤其是对基础教育有深刻理解,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借鉴国际经验开展改革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说,他还十分关心广东教育改革发展,多次亲临广东调研并给校长、老师们讲课,尽管他的日程排得很满,但总是不辞辛苦,千方百计满足晚辈求教的愿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罗洁回忆道,改革开放之初,陶西平先生在北京市十二中引领和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立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和教职工聘任制三位一体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实现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相协调的管理体制改革。他还较早的将教育评价理论引入中国,并在教育实践中应用和推广的,对全国教育评价研究的启蒙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也回忆起了初识陶先生那个2000年的冬天。“那时,我刚刚从陕西师范大学调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工作,具体负责基础教育信息化,曾与陶老有过一次长谈。陶老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全球范围的信息化浪潮的捻熟于胸、对新世纪一代新人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殷殷期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后十多年,每遇重大问题,聆听和研究陶老的观点,成了一门必修课。”
勇于探索 思想前沿
多年的一线教育实践和管理经验,让陶西平先生的教育思考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几十年如一日,沉浸于求索,反思中创新,前瞻的视野、敏锐的意识、恢弘的气度和清醒的判断,是他弥足珍贵的思想底色,这也是每次教育论坛他的报告金句不断、应者云集的“源头活水”。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李烈深情地说,闻陶老仙逝,顿时泪涌。十余年前的一幕瞬间浮现:某杂志社的约稿校样发回来确认的同时附带一张小问卷,其中一个填空是“你最敬佩的人 ”,未加思索我提笔写上了“陶西平”三个字。这发自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敬佩,来自陶老非凡的建树与造诣,来自陶老出众的才德与儒雅,来自陶老永远的国际与前卫,亦来自陶老不群的高大与平易。在我的眼中,陶老从来不是敬而远之的高官,而是令人仰止的教育大家。常常坐在下面听陶老的报告,常听常新,听不够;偶尔与陶老近距离座谈,教诲铭心,嫌时太短;此时无尽的悲恸化作一句话:亲爱的陶老,我最敬佩的人!一路走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深表哀思,惊闻陶老仙逝,惊闻噩耗,哽咽良久。在王欢看来,陶老的思想是教育的航标,陶老的品格是后学的典范,陶老以韬世情怀种下一个个太阳,却选择在一个初夏旭日里静静地离开。陶老教育的挚爱、对学校的厚爱、对师生的笃爱,必将长久地温暖我们、激励我们,让我们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嘹亮号角中奋力前行。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市海淀进修学校校长罗滨说,先生是人民教育家,为世界教育做出了独特的中国贡献。一直做老师的我,常在杂志、报纸读先生的文字,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会上听先生的讲话,简洁的话语,却是教育发展的指路明灯。
立足当下 着眼未来
如今,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陶西平先生特别注重革新探索,大到国家教育大政方针,具体到“多元智能”“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信息化”,再微观到“校长领导力”“地平线报告”“唱歌学英语”都成为他关注并组织指导的领域。他始终保持着高瞻远瞩的姿态,着眼于教育发展的未来。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原西城区教委主任田京生回忆了十多年前和先生的过往。“我和西城区教育工委书记沈桂芬同志邀请陶西平主任为西城区的基础教育把脉。陶老认真分析了西城区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提出‘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思想,并诠释了这一思想的内涵。后来,我们结合区域教育实践,把这一思想确定为新时期西城区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十几年来,西城区的教育系统秉承这一思想,为北京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陶老多年来为西城区教育把握方向、引路前行。他去过很多学校,帮助过很多校长,与很多教师和干部交朋友,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
“活到老、学到老”的修养和精神是很多人对陶西平先生的评价。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谢维和回忆说,有一年,我受邀在亮马河大厦作了一个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在中关村一小的一次会议上,陶西平先生竟然专门跟我讨论起这个报告,对我的观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他的看法,让我十分感动。他对信息技术最新进展及教育技术领域的有关讨论非常熟悉,而且具有一种很开放的心态和胸襟对待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正是他能够在教育领域始终保持在前沿,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因之一。
谦逊儒雅 温润如玉
陶西平先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博学儒雅、厚德载物,体现了一名模范教育人的优秀品格,展现了一位优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陶西平先生是我十分敬仰和尊重的教育界前辈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感慨地说,“陶老为人和蔼可亲,沉稳大气,清明通达,要言不烦,有古人君子之风。他应我之邀,担任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大教育治理研究院)顾问多年,于我赐教甚多。我曾多次邀请他出席研究院组织的有关论坛活动 ,他只要有空就莅临指导,从不推却,而且每次出席必作精彩发言,以平易简练的语言,贡献思想智慧,给会议增添色彩。”
“陶先生虚怀若谷、富有亲和力,总是以他高瞻远瞩的思想引领我国教育界与时俱进,也以他的人格魅力感召和激励着周围每个人,我有幸在许多场合伴随陶先生,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悲痛表示,北京失去了一位卓越教育领导人,共和国损失了一位大教育家。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说,西平同志不仅是我的领导和同事,上个世纪我曾有幸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五年;他还是我进入教育研究工作的领路人,正是在他的指引下,从推动就近入学开始,我尝试重新认识义务教育,认识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本质。
笔耕不辍 著作等身
陶西平先生虽是教育行政官员出身,但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多年来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精神付诸笔端,勤于笔耕,著述丰富,富有见地,是当代极为难得的兼具官员和学者风范的教育名家。他的思想和文字在读者中产生了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
多年来,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立德说,先生在人教社出版的《让失败率为零:教育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和《追梦人:陶西平教育漫笔》等著作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陶老主编的《教育评价辞典》至今仍然是教育评价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文献。他的《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丛书》《沉浸于求索之中》《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在反思中创新》等作品也反映了陶老在不同时期对教育的思考。
世之楷模 杏坛宗师
陶西平先生说过:“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强烈的声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呼唤教育家;学生成长,教育发展,需要教育家!”因此,教育家要担当起时代的使命,服务当代。担当大小,体现着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少担当才能取得多大成就。
“先生是当代气度非凡的教育家,堪称我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刘堂江说,先生立与时代之颠,担当时代使命。在他心目中,教育家群起,是时代呼唤,人民期盼,国家意志。
“作为领导,他豁达明智、善解人意、关心下属、铺路搭桥;作为学者,他见识广博、思想前瞻、博采众长、洞见深刻;作为师长,他宽厚待人、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指点迷津;作为朋友,他胸怀坦荡、慈悲心肠、真诚以待、君子之交。”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的心目中,陶先生是这样的人。“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文喆看来,作为新时代的教育领导干部和教育专家,先生有三个特点特别值得纪念。第一,最大限度的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场和面向世界开放的态度紧密结合起来,一直站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第二,始终关注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实际,急学校师生家长之所急,想学校师生家长之所想,从来不讲无益于教育实践的大话、空话;第三,作为北京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领导者,西平同志不但有思想、有谋略,而且肯担当、敢负责,为北京基础教育改革和我们这些同仁、同事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有所发现的机会。
勤勉奉教 不改初心
从普通教师到中学校长,再到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一路走来,始终都在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
陶西平的名字与中国教育改革四十年紧密相连,周洪宇回忆说,陶老曾担任多个行政要职,在中央直接指挥下,参与领导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后来又出任多个重要教育社团领导,推动了全国基础教育、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并在全国人大会上勇为教育鼓与呼,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创新贡献卓著。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教育考试院原副院长臧铁军说,作为一个教育家,他一生怀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他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改革先行者。作为一位校长,他的目标很朴素,就是让所有的孩子念好书。他的学校之大,其根本使命是让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他力主改革必须发生在课堂上,“好课堂应该有笑声、掌声、辩论声”。他的课堂之广阔,唯坚持教学改革、创新,以爱塑造孩子的未来。
张铁道认为陶先生终其一生都是好学与勤勉的。他说,陶老出行途中常常播放青少年流行歌曲,陶老说只有知晓青少年喜欢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先生工作极为勤勉。有一次出差,下了飞机他微笑着说“这一路写了两篇卷首语。”
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陶西平先生是中国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星。无需怀疑,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支撑着陶西平走过了六十载春秋与冬夏。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兴亦庄镇社区学校校长、北京小学原校长吴国通在为陶先生撰写的挽联中写道:光耀杏坛耕耘中华,功德圆满一步登天。科教兴国誉满天下,大师归兮魂魄桃李!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李方说,在我心中,共和国人民教育家,陶老当之无愧。
陶西平的教育生命一直延续到最后的时刻。
“中国教育学会始终坚持提高和普及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 这是在2019年11月,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陶先生为中国教育学会成立40年的建言。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说:“看着陶老的照片,回望陶老的一生,不觉想起那句我们常说的话:有一个好老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有一批教育家,就能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先生远行,风范永存,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学会人来说,是财富,是宝库,更是不竭的思想源泉,激励着我们继续为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奋斗。
世之楷模,师之典范。
曾经,您向千万名教育者致敬,
今天,千万名教育工作者为您祝福:
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