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翟 博 申雪峰 张新民出席
发布时间:2024-12-09
12月6日至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陕西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承办,陕西新时代教育研究院、陕西青少年读写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协办的“全国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教育研究领域学者、专家、校长、教师共同聚焦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围绕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基础教育各学段拔尖创新人才特色教育实践与协同育人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经验分享”“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贯通式教学案例”等多项议程。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申雪峰,陕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张新民,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融媒体部主任吴盈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郑永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张兴利,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陈娟,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邵国希,陕西省教育学会专职副会长符睿斌,陕西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西安市高新区教育局副局长杨东,陕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安高新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淑芳等领导出席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议程进行讲话。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申雪峰在讲话中强调:“如何使‘拔尖创新’拔尖而不拔苗助长、创新而不标新立异?我们要给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从招生、管理到升学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同时又不影响我们现有的基础教育、人才选拔和升学的良好教育生态。”他还表示,希望与会代表在会后将所得所想和成果进一步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培养更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创新型预备人才,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高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后开花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幕式上,西安高新一中校长王淑芳致欢迎辞,并就高新一中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掘与培育工作进行初步介绍。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就“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和路径策略”为主题作报告,从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使命、新特征新趋势、路径对策及创新人才培养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几方面进行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郑永和分享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科学教育、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以“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模式与实践” 围绕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和我国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张兴利作“创新人才早期发现的关键指标和培养路径”的主题报告,并与现场教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钱学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森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考,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启示及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探索与成效三方面就“集大成、得智慧——弘扬钱学森教育思想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阐述。
围绕“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联合体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志宏,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教育联合体党总支书记、总校长张振斌,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淑芳分享了各自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开展的有益探索。
研讨会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邵国希,陕西省教育学会专职副会长符睿斌主持。
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贯通式教学案例”环节,来自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的杜莹、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的王新峰、西安高新一中的王博就课题《速度》进行了“同课异构”。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题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磊以《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一体化实践探索——以“速度”教学为例》为题,对这三节异学段的“同课异构”研讨课进行了现场点评。认为三位老师都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概念建构,调用了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丰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思考等方面活动,用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进阶,并能很好的在不同学段将素养的形成设计成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
本次研讨会专家云集、报告内容精彩,经验分享、教学案例启发了与会者对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新思考,参会老师们表示,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教育学会秘书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