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00多名专家教师齐聚西安高新一中,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12-09
12月6日-7日,“全国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南校区举行,全国各地600多名教育研究领域学者、专家、校长、教师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陕西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承办,陕西新时代教育研究院、陕西青少年读写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协办。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邵国希,陕西省教育学会专职副会长符睿斌主持。
数百位专家教师齐聚一堂
聚焦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此次研讨会聚焦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围绕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基础教育各学段拔尖创新人才特色教育实践与协同育人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设置了“主旨报告”“经验分享”“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贯通式教学案例”等多项议程。
“十八大以来,陕西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样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有效发挥基础教育学校和高校贯通培养项目,如何构建聚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高质量课程体系,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如何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给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成长空间和机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申雪峰在开幕式上讲到,本次研讨会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各位校长、老师和专家一起进行思想碰撞交融,也是明确今后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希望所有参会的代表可以把会议所得所想和成果进一步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培养更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创新型预备人才,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高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后开花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验共享深入探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探索
开幕式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郑永和,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张志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张兴利,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钱学森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森等知名教育专家分别就“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和路径策略”“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要义与行动前瞻”“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西安交大少年班大学生三十八年培养探索与实践”等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午,与会者还分别前往高新一中“钱学森生平业绩展馆”、科技创新教育中心进行了参观。
围绕“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联合体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志宏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的高低,它的底层逻辑一定是这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当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当下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要着力探索和回答的一个战略性主题,这就要求所有的学校一定要勇于担当,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更要有紧迫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要有系统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思维,也要有长期稳定的方向性认知,还要有开展前瞻性探索的改革勇气。”
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教育联合体党总支书记、总校长张振斌表示,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三高三新”的办学原则,不断构建课程体系,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科学教育,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发展需求;汇聚资源,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实施科学管理,保障拔尖创新人才持续发展。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化育魂,厚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土壤,以志趣为先,以生涯教育贯穿构建进阶式科技课程图谱。””陕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淑芳分享,提到学校课程总的体系设计是“一体两翼”,即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科技教育、国际视野教育为两翼,由此搭建起三级课程体系,同时持续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贯通式教学案例”环节,来自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的杜莹老师、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级中学的王新峰老师、西安高新一中的王博老师就课题《速度》进行了“同课异构”。
专题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磊对这三节异学段“同课异构”的研讨课进行了现场点评。
本次研讨会专家云集、报告内容精彩,经验分享、教学案例启发了与会者对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新思考,参会老师们表示,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