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国新办发布会聚焦这一重磅文件
发布时间:2024-08-30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出席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出席发布会。随小编一起到发布会现场看一看
王嘉毅副部长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特别感谢国新办举办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全社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良好机会。下面我简要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1.8万人,这支教师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23年9月9日,在全国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这是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导思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是工作重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再次是目标任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要分成两个阶段达成。第一个阶段是,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意见》就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五方面重要举措。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二是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
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是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创新开展教师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意见》对各地各校抓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级各类学校要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基础性工作,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校了解教师情况,为广大教师办实事、解难事。
关于文件精神,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会现场回答了哪些问题?一起来看↓↓↓
问答一
人民日报记者: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后,我们关注到教育部一直在大力弘扬和表彰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推动宣传教育家精神。请问最近这个文件发布出台之后,教育部对进一步推动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实践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教育部副部长 王嘉毅: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开阔的国际视野,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研制贯彻落实文件,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弘扬教育家精神。主要是六个方面:
第一,深入地方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遴选优秀教师组成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巡回宣讲,掀起教育家精神学习高潮。
第二,会同中央党校开展专题培训,实现全国25万名中小学书记校长全覆盖培训,推动学校践行教育家精神。
第三,开展“春节回家看老师”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型互动活动,引导社会大众感念师恩。
第四,推出224个一线教师校长践行教育家精神短视频,全网推送,通过教师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
第五,开展教育家精神研究阐释,组织各省分管教育领导、高校书记校长持续发表理论文章,结合实际,进行权威解读。
第六,打造教育家精神宣传精品,开设“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专栏,推出《国家记忆·教育家精神》《大教育家》《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老师,您好!》等,开展“教师风采艺术作品”“老师抽屉里的旧时光”征集活动,多方位、全角度、立体化宣传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宣传弘扬,得到了广大媒体和在座各位记者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总动员,提出了有力号召。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首先,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引领广大教师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
其次,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培养培训。通过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题研修,纳入教师教育课程,纳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引导教师在深入学习中培育教育家精神。
再次,促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广大教师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最后,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通过建立完善教师标准体系,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管理评价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问答二
海报新闻记者:教育强国建设基点在于基础教育,请问在做好中小学生教师培训方面教育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更好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俞伟跃: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我国中小学教师1684万人,占教师总数的89%。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答题”。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培训体系。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求,推动各地建立完善教师梯次递进发展体系,建立起中小学教师5年360个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形成了高等院校、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优质中小学校、专业机构等协同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第二,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实施“国培计划”、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学科领军教师培训等示范性国家级培训项目,引领各地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内容,优化培训管理,组织高质量培训,加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聚焦重点群体。在区域上,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在学科领域上,向音体美劳、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足球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倾斜。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组织骨干教师校长赴新加坡、芬兰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研修。
第四,推进数字赋能。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板块的建设和应用,常态化开展教师研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累计参训教师超过6100万人次,建立225个线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带动近10万名骨干教师学习研修。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在103个省市县校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教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健全国家、省、市、县、校分级研训体系,夯实教师全员培训基础。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带头人。推进数字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进新技术与教师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广大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育人水平。推动培训国际化,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推进教育人才交流互访,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问答三
农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意见》中多次提到乡村教师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请问教育部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出台哪些具体措施?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俞伟跃:
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培养补充。通过实施“优师计划”等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通过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织高水平师范大学结对帮扶中西部地区薄弱师范院校,提高本地教师培养质量。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校长教师2187万人次。通过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地区22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乡村学校,补充115万名教师。
第二,开展教师支教帮扶。通过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组团式”援疆、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累计派出24.3万名教师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从东部省份选派2392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帮扶西部160个县,支持每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
第三,强化教师保障激励。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725县,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金额约400元。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中央投资超过281亿元,建设约63.7万套,累计入住教师超过87.1万人。推进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为乡村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今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实现提标,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下一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将围绕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定向培养,特别是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养。深化“国培计划”改革,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精准培训。推进“特岗计划”改革,持续实施教师支教帮扶计划,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进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加强面向乡村教师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优化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资源配置。
问答四
中国青年报记者: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1985年的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教师节这样的议案。我想问一下,这40年我国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哪些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永智:
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1985年设立教师节,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4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首先,40年来,教师工作摆上了极端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师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将教师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研究统计,从十八大到2024年7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共有382篇文献,其中提到教师的有298处。在这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师的“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教育家精神”。总书记还特别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新时代对教师地位作用的重大战略定位,广大教师深受鼓舞。
其次,40年来,教师队伍实现了量质齐升。全国专任教师从1985年的大约931.9万增长到2023年的1891.8万,实现了数量翻番。在这同时,教师的学历层次也稳步提升,2023年,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到了78%,比2012年增加了45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到了93%,比2012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更加优化,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显著增加,特别是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岗位的设置,强化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目前累计评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8125名。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也达到了56.7%,2012年的时候是25.2%。近年来,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和广大教师还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致力于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三是,40年来,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建立了由226所师范院校和近60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培养体系。办学层次实现了从“中专、大专、本科”老三级向“大专、本科、研究生”新三级的跃升。国家启动“国培计划”,建立起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研培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同时启动了“国优计划”,支持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吸引、选拔、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优秀人才从教,为中小学输送优秀教师。
四是,40年来,教师管理改革深入推进。1993年出台了《教师法》。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新的文件,共同搭建起了我国教师管理制度的“四梁八柱”。这期间,国家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实施城乡统一、兼顾公平、规范有序的教师配置制度。2022年全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步入常态化,教师资源配置日趋均衡。
五是,40年来,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逐步实现,成果不断巩固。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奖励表彰体系,以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选树宣传体系。2012年以来,中央投入专项资金数百亿元,支持边远艰苦地区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广大乡村教师的安居乐教。
六是,40年来,教师为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小学教师教育引导着1.9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一大批乡村教师守护着乡村孩子的安全与成长,可以说,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奠定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基础。中高职教师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技术技能人才,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青来自高校。2023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当中,高校教师牵头的占到三大奖励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高校教师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体参与力量。
40年来,广大教师承担着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相信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文件的印发和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良好形态进一步形成,全体教师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问答五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请问《意见》中在减轻教师负担,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方面有哪些体现?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安排?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俞伟跃:
近年来,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频繁进入校园,加重了教师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基层减负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了遏制社会事务随意进校园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制定准入标准。指导各地梳理分析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基本情况,厘清社会事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主责主业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各地均结合实际研制准入标准,“入口关”要严格把好。凡是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宣传不良价值导向以及含有商业行为的活动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第二,建立审批报备制度。指导各地加强统筹协调,严控总量,目前全国各省均公布了进校园“白名单”,通过“叫停一批、规范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大力压减进校园事项。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确需增加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报备程序,且不得突破当年计划总量。
第三,规范过程管理。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倡导进校园活动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避免形式主义增加教师负担,并且要求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加大指导整改力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宣传推广,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建立监测、举报、核查等机制,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统筹推进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规范抽调借用等工作,构建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起减轻教师负担、规范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问答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事关教育强国的建设,请问教育部在加强优秀教师培养上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考虑是什么?
教育部副部长 王嘉毅: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都说,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些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让师范类专业“更吃香”。从2007年起,国家依托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学生免缴学费、住宿费,而且还享受生活补助,毕业后如果到中小学任教,还能做到“有编有岗”。到2018年,免费计划改为公费教育,履约服务期限由原来的10年调整为6年。17年以来,通过公费师范生政策共招收了16.7万名优秀学生。在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引领下,全国有28个省都实施了地方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应该说这项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从教。2024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本硕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
第二方面,实施教师定向培养,让欠发达地区教师“更优秀”。2021年,国家启动了“优师计划”,主要是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一些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为全国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每年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的本科层次的师范生,从源头上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水平。项目实施4年来,已经招收了4.5万人,有力提升了这些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还有许多高校也设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为欠发达地区培养优秀教师。
第三方面,实施“国优计划”,拓展优秀教师培养“新渠道”。从202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这个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双一流”高校还有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首批试点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国内高水平大学,首批30所高校吸引了6300名学生来报考,录取了1636人,都是硕士或博士,以理工科为主。2024年,教育部进一步扩大了实施“国优计划”的范围,新增了13所院校,其中包括2所香港的高校。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拓宽优秀教师培养渠道,扩大实施“国优计划”,大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持续提高师范教育的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秀教师培养能力。同时,继续实施好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重要专项,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更多培养优秀教师新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知识功底扎实、教书育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来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问答七
光明日报记者:今年是教师节设立40周年的整年头,请问一下今年教师节的庆祝和宣传有什么样的安排?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俞伟跃:
今年第40个教师节,这是个大年,要专门就有关安排做一个介绍,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介绍一下今年教师节有哪些安排。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就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第40个教师节,也是五年一次的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的大年,所以做了一系列有关庆祝工作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刚才嘉毅部长已经作了全面系统介绍了,下一步就将落实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培育涵养、弘扬践行、引领激励等工作,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第二,选树表彰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等选树宣传活动。我们要通过这样的选树和表彰,来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引导我们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第三,推出系列尊师惠师的举措。我们启动“尊师惠师公益行动”,前几天已经启动了,为教师在工作学习、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开展“城市亮灯”等感念师恩的尊师活动,现在各个省也在陆续开展这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增强广大教师从教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四,厚植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文化。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特别是有些地方、有些专业机构还有一些高校,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栏目,要发布一批影视作品,发布一批主题歌曲,创作一批文学作品,用教师的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去激励、熏陶、感染大家。注重尊师教育,开展一些尊师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言行。发扬传帮带的传统,通过教师的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当然,也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取多种方式来尊师重教,共同营造全社会理解老师、支持老师、尊敬老师。
当前,各地各校也正在开展隆重热烈而又精简高效的宣传活动,有很多故事涌现出来,非常感人。通过这样一些安排,使“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问答八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这次文件也明确提出了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推进教师评价改革。请问教育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要求落地呢?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俞伟跃: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教师入口、师资配置以及考核评价等教师管理的重点环节,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改革教师资格认定,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出台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开展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教育类研究生、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全国累计认定教师资格4588.3万人,教师准入更加规范。开展教职员工准入查询,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第二,推动教师评价改革,畅通教师发展渠道。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打破教师晋升“天花板”。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校。完善教师评价标准,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岗位类型等,实行分类评价,持续推进破“五唯”。
第三,统筹教师资源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在10个省市县开展教师资源配置管理综合改革。遴选建设49个改革示范区,有序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指导各地统筹强化教师招聘,重点保障紧缺薄弱学科师资需求,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矛盾。
第四,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建立全国教师管理系统,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汇集教师“大数据”,建立起教师基础信息库,为优化教师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教师队伍数字化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
二是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来评价教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推进发展性评价。
三是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配备,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推进教师管理数字化改革,以新技术融合提升教师管理效能。
问答九
极目新闻记者:职业教育事关大国制造,办好职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请问教育部在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将采取什么措施?
教育部副部长 王嘉毅:
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使我有机会给大家就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一个介绍。
近些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在制度建设方面,出台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印发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修订颁布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教师资建设的制度不断健全。在体系建设方面,校企共建213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校长培训基地,建设202个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持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四级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在项目推进方面,启动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实施80个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建设51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发布1792个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同时组织教师到德国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研修,为职教师资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突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和资格体系,优化专业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认定,夯实职教师资建设基础。二是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支持高水平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升职教师资能力素质。三是加强示范项目引领,创新实施职教国培示范项目,推进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培育名师名匠名校长,持续推动教师国际交流合作,引领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四是优化校企互聘机制,推进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优化职教教师协同发展网络,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