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时讯 > 省教育厅

陕西日报:居民增收 靠他们带动

发布时间:2016-11-22

 《陕西日报》2016年11月21日(记者 刘锦 通讯员 欧世强 )题:居民增收:靠他们带动——陕西城乡“七大群体”现状调查之二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实现增收目标,有这样一些群体,他们在田间地头四处奔波、在企业农户间搭建桥梁、在扶贫攻坚战役中默默奉献。  
      李文君,宝鸡市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他栽植了20亩苹果园,培育2亩自根砧苹果苗圃,2015年冬和2016年初就收入30多万元,喜气洋洋地购置了一辆10多万元的小汽车。 
      镇巴县杨家河镇杨家河社区,50岁出头的龙光兴、李彩云夫妇因供养两个孩子上学欠下一屁股外债,一筹莫展之际,来到当地的肉牛合作社务工,从此每个月有了5000多元的工资,成了村里的“白领”。 
      在这些增收农民背后,有来自社会各个群体的关心与帮助。 
      1 接地气的科技人员 
      在千阳县,有一个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虽然不是当地人,却荣获了“感动千阳人物”“最美宝鸡人”等称号,广受农民群众的爱戴,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专家李丙智。 
      2012年,56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丙智被学校安排在千阳县建立苹果试验站,从此他就把家安在了这里。在千阳县参加“三区”科技人才中,李丙智年龄最大、承担的课题最多、工作也最忙。由于生活不便,退休的老伴也随同他住在千阳,帮助料理生活,使他安心为农民服务。他常说“以千阳为家,以贫困户为重点服务对象”。 
      李丙智教授从事苹果科研推广30余年,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他认识到,过去为农民指导技术,主要方法是“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现在要“带着农民干”。他在千阳县建立了100多亩苹果示范园,让周围参观的农民共同操作,手拉手帮助农民学习苹果栽培管理技术。 
      苹果树虽然能致富,但结果太慢,他提出一方面让当地农民建立苹果园,另一方面引进大企业在千阳建立苹果园,农民利用“8小时”在公司果园打工,其他时间管理自己果园。2015年冬季到2016年春季千阳有200多农民在陕西海升公司嫁接树3个月,平均每天收入150元,一个农民可收入1.3万元。他先后热心引进陕西海升果业、陕西华圣果业、陕西枫丹百丽、大地丰泰四家公司在千阳建立苹果园4万多亩,建立自根砧苗圃5000亩,对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发挥重要作用。几十年来,李丙智一心扑在苹果推广工作上,为陕西的苹果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足迹遍及中国苹果主产区7省120余县,每年都有超过250天的时间在农村度过。说着农民听得懂的方言,穿着农民常见的衣服,李丙智教授被成百上千的农民视为朋友。 
      此次出台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科研人员激励计划。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通过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工作,激发科技创新热情。 
      手里握有技能的人 
      养殖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禽畜疾病疫情却是养殖户致富路上的心头大患,往往令他们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一个掌握动物疫病防治技能又能沉下身子贴近群众的人,对养殖户来说十分重要,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赵永华就是这样的贴心人和守护神。 
      近30年的动物疫病防治实践,赵永华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必须为生产者所掌握。为推广先进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他足迹遍布全省104个农业县区,向数以千计的养殖场户传授了动物疫病防治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1998年麟游县群众反映该县经常发生黄牛不明原因突然死亡情况,他和同事们多次深入麟游、三原、凤县等地开展现场诊断和实地调查研究,开展实验室病原和防治技术科研攻关,最终搞清了病原,提出并推广了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适时开展疫苗免疫预防防治技术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牛猝死症病原与防治研究项目,2000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了农业科技工作者,还有大量农村能人涌现出来,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29岁的吴琼,是汉中市镇巴县杨家河镇杨家河社区的致富带头人。2013年,在外小有成就的吴琼回乡创业,自筹资金180万元,流转土地6亩,建成一座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和一座年产30吨白酒的酿酒厂。吴琼通过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到外地参观学习肉牛养殖技术、请省市县畜牧专家到合作社进行指导,建成集研究和培训为一体的基地,增加了企业效益。2015年,吴琼敏锐抓住脱贫攻坚这一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扶贫贷款10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按照“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抱团发展模式,以牛场为基地,用入股分红的方式先后与全村193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养殖协议,贫困户以牛入股、自养统销等方式,新发展母牛226头,使合作社总产值达400多万元,年纯收入120万元,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技能人才激励计划。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引导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带动广大产业工人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 
      3 最辛苦的基层干部 
      “我今年种的这一株辣椒,相当于喂了一头大肥猪!”10月26日,镇巴县黎坝镇王家坪村冯家河组村民钱顺兵获得全镇“2016年度辣椒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地讲起了镇政府干部康述钧引领村民种植辣椒脱贫致富的一幕幕。 
      黎坝镇位于镇巴县西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属全县边陲小镇,当地农民靠传统的水稻、玉米、土豆种植,勉强养家糊口,一半以上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让2012年2月到该镇工作的康述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3年8月,一个在成都调味品公司打工的同学无意中说起,现在高品质辣椒太难收购。他立即自筹路费前往学习考察,在重庆石柱县辣椒种植基地他学到了不同品种辣椒的科学种植、管护技术,在成都、武汉、重庆等大都市辣椒交易批发市场他看到辣椒产业的潜力。 
      然而,当康述钧把所学所看以及所构想的产业发展思路讲给老百姓时,几乎不被接受。四处碰壁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动员镇政府全体干部,日戴草帽走田间,夜打手电访农家,挨家挨户做工作,一小撮“胆大”的年轻人答应先试试。康述钧立即带领他们到成都、重庆考察学习,又先后到县农业局、市农科所等部门聘请专家,对愿意试种的农户地块逐一进行土壤测量、分析,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规划适宜品种。 
      2014年春,村民终于按照康述钧的规划,分类种植“巴山艳椒”、“石辣一号”等3个品种800余亩。当年秋季,辣椒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1600多公斤。2015年,全镇有规划地种植3600亩,引资500万元建设的辣椒加工厂也如期建成投产,辣椒专业合作社村村建立,从育种种植、技术服务、管护跟踪、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全部步入正轨。2016年又规划地种植5000余亩,其中206户贫困户种植500余亩,总产值2000余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同时带动周边镇的部分村组农户也进行了种植。 
      像康述钧这样的基层干部,常年奋战在农村脱贫增收的第一线,工作的辛苦和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此次《实施意见》通过基层干部队伍激励计划,通过完善工资制度,健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差别化激励办法,建立阳光化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同时,完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充分发挥职级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只有切实保障基层干部的待遇,使他们干事无后忧,才能使广大基层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信息采集: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上一篇:陕西日报:激励他们 城乡有未来

下一篇:陕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五项全能”展示活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