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迅猛,教育风貌日新月异,但学校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如何帮助老师从日常工作中“减负”,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创新上来?如何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学”“自主学”,如何让偏远地区也能同步享受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这些问题有了更具体、更体系化的解决方案。9月1日,60余家教育机构和企业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在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和大数据精准教学方面的应用。在国家会议中心综合馆内,一座“未来式”智慧校园科技沙盘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参观。只要轻触沙盘上任意一个校园场景,所有相关数据都在大屏幕上动态呈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座智慧校园让新技术手段渗入了教室、办公室、运动场和图书馆等教学场所中的各个教学环节。
在服贸会综合馆展出的“智慧校园科技沙盘”
科技沙盘背后到底是如何使用新技术的?未来的智慧学校又将是什么样?这些问题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好奇。在智慧校园科技沙盘的右侧,一台智能批改系统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将几份写好的作业同时放进这套系统,没过几秒钟,含有不同题型的作业都被自动批改完成,正确的显示“红勾”,错误的则画圈标注。同时,批改完成的作业同步在上方大屏上显示,详细的作业分析数据也随之自动生成。过去,批改作业一直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工作。有调研数据显示,每位老师平均每天要花1-2个小时批改作业。但大量耗时与收效则显得不成比例,统一的作业让老师难以具体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无法开展针对式的教学。这套新技术应用的出现,或将让老师“耗时低效”的作业批改成为历史。今年暑假,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部在暑假作业中引入了飞象智能作业系统。学生在家里做完当周作业,拍照上传到小程序里就能完成批改,而老师的后台自动显示了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题数据。科技革新也正在课后服务环节发生。当下中小学开始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但在开设高质量素质课上,许多边远地区学校仍面临优质内容和师资“双缺”难题。
在服贸会综合馆展示的各地双师课堂
今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开始与察右后旗开展京蒙协作,将优质双师课免费引入察右后旗白音察干第一小学、白音察干第二小学和明德小学,3所小学立刻迎来了课后服务“大升级”:教室里,屏幕中的专业主讲老师结合学生常见社交场景,讲授各类情绪应对方法。教室内学生则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跟随动画提示互动或表演。白音察干第一小学教师杨敏明显感受到了孩子们状态的变化。杨敏说,之前学生们闹点小别扭、出现情绪问题,老师虽然能发现,但不知道怎么帮孩子理解情绪、调节情绪。“上完一段时间心理课后,孩子们学会了情绪管理,班里矛盾变少了,不爱与人交往的学生也开始融入集体。”明德小学教导主任闫鑫表示,在双师模式下,优质课后服务资源缺口被补齐,线上老师和线下老师配合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后服务,也拓展了老师的教学思维。
在智慧校园科技沙盘的构想下,学校将不再是一个操场和几栋教学楼的拼接组合,各项底层数据被一一打通,变得更“聪明”。据飞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智慧校园内的各个应用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自流通的完整体系:各个教学功能场景产生的数据都会被分析、留存,进而反哺至日常教学和学校管理,帮助学校沉淀出一个庞大的教育数据库。这就像给学校安上了一套自有导航系统。只要设定好需求,老师能在系统内轻松获取一节课的优质教案和视频课例,掌握全班同学的知识薄弱点并开展重点教学;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状态,自主查缺补漏;学校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各类教情,决策更有针对性。有人预测,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教育数据不断沉淀,智慧学校也或将拥有自己的神经中枢和思考能力,能更高效地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服务。此外,随着VR、XR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学生学习兴趣将被充分激发,自主学习也将成为常态。十年后校园里,一名学生可能这样度过一天:进校时,他一键排布了一天的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课后服务时间增加了一节音乐素质课;上午数学课,他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根据他的薄弱项详述了几个他尚未掌握牢固的知识;午间,系统提醒他近日缺乏锻炼,鼓励他在运动馆小跑一圈。下午的VR课堂上,他亲眼见到了“爱因斯坦”,并询问了一个物理问题......回看当下,教育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凸显个性化、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技术手段、学习方式正在日益完善和发展。相信随着各方力量持续注入,特别是教育科技企业不断发力突破关键技术,打通教学核心堵点,“未来校园”变为现实已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