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1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陕西是教育大省,也是科教强省,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和质量为主题,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立足西部,砥砺奋进,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追赶超越中迈向高质量发展,全省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奋力书写立德树人时代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视察,先后到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平利老县镇中心小学、绥德实验中学实地考察,九次对陕西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省教育系统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精神引领打造育人新高地。大力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在全省大中小学生中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践行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西部、服务社会。成立陕西高校青年爱国奋斗宣讲联盟,开设“延安精神概论”“西迁精神”等精品课程,打造“红星陕闪”“小红专”等一批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建立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建成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延安大学校史馆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思政教育开创育人新局面。连续四年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全面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发端于陕西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成为“互联网+”大赛主赛道。2021年,全省高校凝心聚力打赢了“长安大学疫情阻击战”“研究生考试攻坚战”等,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思政大课”。
典型引路激发育人新活力。十年来,3所高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推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6位、全国师德标兵5位、全国模范教师48名、全国优秀教师108名、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4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8个。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陕西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阶段优质均衡,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分学段推进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
普惠资源供给扩大。建公办、扶民办,优化城乡办园结构,实施“学位建设年”,不断加大学位供给。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8226所,比2012年增加2442所,增长42.22%。其中,公办幼儿园4375所,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53.19%,比2012年增加3003所,增长218.89%。目前,全省公办园和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均超过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65%,提前完成国家提出的“十四五”目标。
优质均衡进程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段学生就近入学,公民办同步报名、同步招生、同步录取,推行“名校+”、集团化办学,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现有的464所普通高中学校中,标准化高中404所、示范高中102所,占比分别达到87.07%和21.98%。优质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学校。建立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安置体系,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学段推进“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深入开展“三个课堂”,共建省级研学基地174个、省级义务教育文化示范校122所。“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4401个、压减率95.67%;非学科类纳入资金监管4616个、监管比例98.95%。
信息化发展迅速。大力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多媒体教室在中小学校全覆盖。建成“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城乡师生“同上一堂课”。建立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陕西模式”。
教师队伍提质建强。大力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强师计划,实施基础教育“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不断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提升。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各县配齐音体美教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管理能力有效提高。连续两年召开全省市(县)教育局局长研修班,加强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打造省、市、县三级“优秀校园长”和省级“领航校园长”骨干体系,凸显教育行政工作专业性,走专家治教的新路径。
全力促进高等教育争创一流
陕西以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为目标,以一流建设为引领,按照“办学有特色、发展有优势、工作有亮点”的思路,着力强机制、破难题、提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从大到强、从多到优,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办学规模跨越式增长。高等院校由98所增长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万人增长至198.1万人,专任教师由6.3万人增长至7.5万人,高考录取率稳定在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所需所盼。
资源投入格局性变化。高等教育总投入由2012年的360.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77.4亿元,高等院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达1.68万元。近十年高校增编7500余名,近两年下达周转池使用计划1800余名,改革政策红利不断显现。
一流建设显著性发展。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和学科总数分别居全国第四、第七,西部第一。新增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中国等相关学科292个,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实现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双轮驱动”。建强建优一流学科专业,一批学科专业跻身全国前列,12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7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84个学科进入ESI前1%。
教学创新突破性开创。陕西高校累计获国家三大奖166项,“十三五”期间获奖数保持全国前六,高校获奖数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3.23%,2021年度获奖占比达到73%,高等院校已成为陕西原始创新的主力军。首创的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上升为全国赛事,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五类“金课”288门、入选首批全国高等教育类优秀教材18部,均居全国第五。
社会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陕西高校积极对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形成以秦创原建设为牵引的高校科技改革创新态势。全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较十年前翻一番,专利授权增长近3倍,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数量和经费分别是十年前的24倍和41倍,在国家重大工程中贡献了陕西高校的智慧和力量。全省高校十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337万人,72.1%的毕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
着力实现职业教育增值赋能
陕西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为目标,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持续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
教育体系衔接贯通。单设“三校生本科招生计划”,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架起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打造职业教育联盟,形成聚集效应。中职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高职占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中职“双达标”活动,启动高职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开展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职业院校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三教”改革承接数量居全国第一,职教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排全国第五。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2所学校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咸阳市列入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9个职教集团入选教育部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3所院校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认定23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万人次,打造全国知名脱贫培训品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新征程上,陕西教育系统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科学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努力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为均衡的教育,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刘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