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吴积军:立足三个课堂、推动课堂革命
发布时间:2021-07-22
省教育厅刘建林厅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与线下,认知与体验,学习与实践,提出“三个课堂”的概念,“第一课堂”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教室上课。“第二课堂”是指校内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为活动载体的课堂。“第三课堂”是指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三个课堂是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的深化和变革,它们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育人场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的需要
新时代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的培养。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是指在教室上课,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场所,传授的更多是间接经验。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学生接受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课本上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需要学生去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学习鲜活的知识。虽然传统意义的教育也注重课外、校外学习场所,但都称谓之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出现,表现在目标不精准,体系不系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衔接不紧密。把课外活动、校外实践提升到课堂的高度来认识,更加强调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资源的融合;更加强调生活经验、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加强调在生活社会中对学生责任心、担当意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育人观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培养其综合素养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课内与课外教育有效整合,有机融合,三个课堂相向而行,共同发力,才能促进课堂革命的深入开展,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三个课堂有效地拓展了育人场所,增加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服务体验,感知真谛,增强责任担当使命感,启迪创新思维。统筹推进三个课堂,对于改革育人方式,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是推进课堂革命的重要抓手
目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迫切需要革除当下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的弊端,需要把“课堂”从知识场拓展成生活场、生命场;需要把学生团队从学习共同体延伸到生活共同体、精神共同体;需要把学生成长空间从教室拓展到更广阔的社区、社会中去;需要把学习场域从有限校园拓展到无限社会;需要把教育目标从知识能力提升到人格素养、精神信仰的铸造上。“三个课堂”构建了一种全领域的学习场,把书本与社会连通在一起,把认知与实践连通在一起,把传统知识学习与学生个性发展,知行融合连通在一起。使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抓手与着力点。第一课堂突出以学定教提升教学质量,第二课堂突出个性培养提升综合素养,第三课堂突出知行融合提升人格养成。三个课堂有效整合,让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能发展与人格养成三位一体融合促进。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一体化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教育的新生态。
“三个课堂”,是一个由内到外,从书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打造三个课堂,任重道远,需要系统设计,统筹推进。
首先,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目前,第一课堂相对规范,还需要在内涵提升方面再加强,而第二、第三课堂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化目标定位,体系化课程实施,有效化课堂评价。第一课堂要围绕以“学”定“教”,重点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内涵提升、信息化手段使用,精准施教等方面实现突破。第二课堂要围绕个性化需求,重点在课程的系统性设计、科学化实施,个性化推进,多元化成长等方面实现突破。第三课程要围绕丰富社会实践,重点在资源整合与利用,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融合,实践体验与感悟,创新创造与社区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要积极总结基层鲜活的经验,推广优秀学校的做法,科学地指导和引领三个课堂的有效开展,使三个课堂实施更加精准化,科学化。
其次,要系统设计,一体推进。
刘建林厅长指出“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打破学生年龄、班级界限,建立师生全学段、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三个课堂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一个统一体。第一课堂是国家课程实施,间接经验学习的场所,第二课堂强调对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第三课堂注重认知与生活的对接,三个课堂三位一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所以三个课堂的设计一定要注重系统化,要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组织与管理,考核与评价一体化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第一课堂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增强其规范化。第二课堂要注重个性化、项目化、合作化学习,增强其多样化。第三课堂要注重体验式、实践式、综合式学习,增强其特色化,把学生的认知、体验、实践一体化设计,系统推进。
第三,要课堂革命,协同推进。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对学生理解、记忆、拓展与应用和再实践。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养的螺旋式成长过程。三个课堂更需要协同推进,目标设计要实现从“知识核心”向“学生素养核心”的转变,将教学关注点真正转移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科学目标上;要突破知识传授式教学的枷锁,真正落实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学情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凸显知识获得“过程”的魅力与价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要突破以考定教的枷锁,真正落实课堂的“生活”属性,将课堂革命视为学生生活方式的转变的途径;要突破单纯的知识学业负担对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抑制,善于用生活、社会中鲜活的知识教学催发学生源自心灵与精神的学习自能量,让学生感知生活的美好,启迪责任担当与创新思维意识。立足三个课堂,切实促进全面、深刻、立体的“课堂革命”发生。
突出重点,做实三个课堂;系统设计,优化三个课堂;课堂革命,创新三个课堂;让三个课堂成为课堂革命的主战场,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