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

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我们 > 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

陕西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

2020年7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起步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也步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客观上需要教育事业与时俱进,为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科学知识、科技成果,培养各级各类适用性人才。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潮流,勇担历史使命,积极回答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带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育部就教科研工作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两个政策性文件,对新时代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陕西省教育学会作为陕西教育科研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抢抓发展机遇,服务教育发展,以高质量的教育科研工作和学术成果,为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和西部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三秦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为此,陕西省教育学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陕西教育现代化2035》《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聚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崇高目标,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以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繁荣教育科学,资政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实践,奋力提升研究能力,勉力培养学术人才,尽力促进教师发展,为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西部教育强省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二、工作任务

1. 勇于担当政治责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牢牢把握教育科研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坚定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坚定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崇高目标,坚定服务于承担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勇于为办好三秦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建言献策。

2. 开展守正创新研究。围绕陕西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和教育厅的中心工作,聚焦政府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实践应用研究、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守正创新研究,产生一批教育理论科学、资政教育行政、服务教育教学的教育科研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使教育科研成为推动陕西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驱动力。

3. 开展群众性教研活动。积极为市、县(区)教育学会、基层学校和一线教研人员、广大教师搭建教研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全省优秀教科研成果、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类别的推选交流活动;开展年度性课题立项和结题评审活动;举办年度性教育学术论坛。通过多项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基层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个人专业化成长。

4. 开展协同合作研究。与高师院校、市县区教育学会(教研室)、科研明星学校开展协同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高师院校协作合作研究,主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点热点问题,力争在基础理论、教育政策等方面取得本土性、原创性、能够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成果。与市县区教育学会(教研室)、科研明星学校开展协同合作研究,主要聚焦在“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力争在教育理论应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本土性、原创性、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操作指导的成果。

5. 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围绕省教育厅加强教师教育的相关工作,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多内容多业务的教师培训活动:青年教师教学新秀评选活动;课题研究业务培训;课程教材业务培训;名师大讲堂培训活动;班主任工作业务培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专业人才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业务培训。拓展跨省域教育交流活动,开展名校长、骨干教育高级研修培训活动。

6.开展教学新秀推选。积极探索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规律,进一步开展青年教师教育与研训活动,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发展足的青年教师。按照师德高尚、善于教研、教学质量优、教学设计好、教学水平高的标准,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新秀推选活动,以发挥典范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并为省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提供后备力量。

7.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织教学名师深入基层学校,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业务咨询、诊断和指导活动;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引领中小学校园文学工作;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提高家长思想认识和教育能力;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识公益宣传。

8. 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围绕“五育”并举、“双减”工作、强化劳动教育、美术教育等“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挖掘、树立典范县(区)、学校和校长、教师个人,发挥典范辐射作用。积极报道校本研究工作典型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工作。

三、研究领域

1.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陕西教育改革发展指导实践研究;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点、关键要素与策略研究;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的内涵要义与基本理论研究;智能时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教育方式研究;建立健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等。 

2.教育发展实践研究。(1)陕西教育发展实践研究。陕西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的体系建构、重点领域、实施策略研究;基于共同富裕要求与人口变化趋势的陕西教育合理布局、资源配置与弹性供给研究;陕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规划、关键因素与策略路径研究;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与合理配置研究。(2)县(区)域教育实践研究。县(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评估研究;教育强县(区)建设实践研究;县(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县(区)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县(区)域内统筹城乡发展中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县(区)域内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县(区)域内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县(区)域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研究;县(区)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实践研究。(3)学校管理与发展研究。依法治教与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发展研究;农村地区九年一贯制办学研究;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有效性研究;名师工作室在乡镇中心学校设站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新时代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新时代学校社团特色建设的新思路新实践研究;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合理引导研究;农村学校在当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地位与作用研究;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辐射示范作用研究;学校图书馆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学校阅览室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班级图书架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研究;抓学术、创特色的高中建设研究;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研究。(4)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双减”背景下“五育”并举的创新实践研究;“双减”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发展研究;“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新路径研究;“双减”背景下教学管理改进创新研究;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研究;“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研究;“双减”背景下作业统筹管理研究;“双减”背景下作业负担监测与调控机制研究;“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供给与协同机制研究;课程网上免费教育资源与运用机制研究;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支持体系研究;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研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研究等。(5)教育发展史研究。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史研究(1977—2012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研究(1977—2012年);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史研究(1977—2012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研究(1977—2012年);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史研究(下限2012年);陕西省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史研究(下限2012年);学校发展历史(校志、校史)研究;陕西历代地方教育家生平与教育思想研究(陕西历代地方教育家是指我省历史上在兴办书院、乡学、百年名校方面和在教育思想上有较大成就的教育人物,可以从丰富社会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陕西的情感出发,挖掘本县(区)历代教育家,并研究其生平和教育思想)等。

3.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小学基于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的各学段各学科学习评价指标建构研究;学科讲座式教学方式研究;学科讨论式教学实践研究;学科思辨性教学方式研究;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研究;中小学场景式学习方式研究、中小学体验式学习方式研究、中小学沉浸式学习方式研究、中小学项目式学习方式研究;课堂趣味导入方法研究;个性化教学与辅导研究等。

4.教育信息化研究。基于大数据支持的教育评价体系与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研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数字化时代智慧教育研究等。

5.德育工作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方式研究;当代社会道德文化困境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形式和途径研究;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创新德育工作研究;“延安精神”走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新时代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践路径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教学研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利用比较法挖掘中外历史爱国英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培养青少年宪法精神、公民意识和规范行为研究;学生社会诚信、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网络上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抵制不良影视作品错误思潮研究;家校社相协同的育人机制与实施策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内容与学科教学研究;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学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研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研究;利用校园故事开展德育工作研究等。

6.素质教育研究。(1)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实施与有机融合机制研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学生人格教育研究;人文精神培养研究;社会公德教育研究;开展科普教育研究;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卫生意识与健康教育研究;环保意识培养研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艺术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体音美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研究;学生审美品质和能力培养研究;文科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研究;理科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育路径研究;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研究;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研究;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研究;艺术教育中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研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学生社会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及适当引导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小学教育惩戒实践研究等。(2)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学生言行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关系研究;英雄、模范、先进人物宣传与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研究;宣传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形成英雄情怀研究;挖掘地方历史名人教育资源开展民族精神培育研究等 。(3)校园文化研究。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及案例研究;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小学生童话作品原创研究等。(4)素质教育评估研究。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估研究;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研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科学评价研究;学生健康素质评价研究等。

7.教师发展研究。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依法开展师德建设与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研究;培养教师人文素养规范教师行为研究;教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与有效培训研究;学校对教师关怀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丰富教师精神世界研究;中小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艺术水平研究;县级教研机构提升乡村教师能力支持策略研究;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之间关系研究;利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研究;教育科研领军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策略路径研究;“双减”背景下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素养提升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校本教研体系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艺术类教师业务培训与专业发展研究;校长(园长)专业发展与成长为教育家研究;陕西教育名家的成长规律、发展历程与学术成就研究;实施“县管校聘”管理体制,为乡村学校配置优秀教师研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流动任教研究;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研究等。

8.学前教育研究。幼儿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变化研究;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途径研究;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科学管理研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提升保教质量研究;幼儿礼仪园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幼儿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策略研究;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研究;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研究;幼儿健康教育主题、内容、形式研究;运用童话教育方式培养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研究;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能力发展研究;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利用生活素材对幼儿开展科学常识教育研究;幼儿园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幼儿园中班行为规范的培养与研究;幼儿园大班文明礼仪的培养与研究;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研究;艺术类(如音乐、舞蹈、美术等)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研究;开展艺术教育(如音乐、舞蹈、美术等)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研究;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的设计和实践研究;幼儿园角色游戏选题与实施研究;幼儿游戏中规则意识培养研究;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研究;学前教育机构保教质量评价研究;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等。

9.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变化研究;学前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衔接性研究;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衔接研究;优质高中教育带动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研究;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化教育研究;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品德社会课程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实践研究;中小生养成教育内容与形式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幼儿语言教学的衔接研究;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教学研究;美术个性化教学与辅导研究;“健康第一”理念下学校体育改革研究;学生眼睛近视原因与预防措施研究;学校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高品质实施研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现路径研究;中小学开展课外生活的实践研究;中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小学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学校开展学科资源库建设研究;开发利用乡土文化丰富教育资源研究;中小学开发利用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研究;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教育资源研究;学生课外阅读选题、选材与指导研究;课堂练习(或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中小学地方课程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学困生转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高中选科走班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策略研究;各学段学科教学方法研究等。 

10.特殊教育研究。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问题研究;残障儿童随班就读支持机制研究;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研究;特殊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特殊儿童教育策略与教学设计研究;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实施方法、途径及策略研究;提高特殊儿童融入社会能力及其教育策略研究;医教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智障儿童心智启发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残障学生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影响因素研究;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案例研究;特殊教育辅助技术研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研究;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机制研究等。

11.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研究;“五育”并举融入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中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中职教材建设研究;中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探索性研究;基于中职教材改革的课堂教学教法研究;中职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有效融合研究;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中职思政课程开发研究;后疫情时代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式研究;服务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研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研究;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研究;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专业课教学实践研究;在中职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农村职业学校开设涉农专业研究;农村职业学校培养当地实用性人才研究;农村职业学校开设技术实践课研究;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专业课教学实践研究中职学校创新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中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与补充机制研究;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等。

12.家庭教育研究。开展新时代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新时代家长委员会职能研究;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机制研究;幼儿园、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中小学校指导家长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能研究;培养家庭阅读氛围构建书香家庭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家风对孩子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影响研究;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家校合作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策略研究;周末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影响研究;家长指导孩子游览历史景点培养孩子人文素质研究等。

13.社会教育研究。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实施策略研究;学校与社区友好共建研究;县(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现状和教育效益研究;社区教育途径、方法、内容和网络建设研究;学校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途径方式研究;社区文化氛围对学生公民意识形成研究;在社区宣传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形成英雄情怀研究;青少年的社会生活教育研究;闲暇教育、社会生活与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媒体泛娱乐化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影响研究;青少年公正感和利他主义行为培养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工作遵循“学术为本、专业指导、服务立会”的宗旨,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教育学术团体、广大一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搭建教育科研平台。

2. 课题研究分为规划课题和自主课题两类。其中,规划课题分为重点规划课题和一般规划课题,每年由学术委员会通过课题立项申报指南发布;自主课题是立项申报单位从教育教学实践实际出发,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教育问题或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向学术委员会申报立项。

3. 学术委员会主导课题研究工作,发布年度性课题立项指南和开展课题立项评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业务指导、学术咨询和人员培训;开展年度性课题结题和研究成果评审,颁发结题证书;管理课题研究成果;宣传推广课题成果等。

4.各分支机构、直属单位不单独立项科研课题。

五、学术活动。

 1. 加强学术自律规范。进一步认识学术道德建设对于预警和克服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提高教育研究和学术活动水平、提升学术质量、繁荣教育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将加强学术自律规范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营造追求真理、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学术生态。

2.办好教育学术年会。以理论普及、政策宣讲、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德育工作、校园文化、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等为主要内容,每年确定主题举办学术年会,帮助基层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开阔教育视野,共享研究成果,提高学术素养。

3. 加强学术成果应用转化。立足服务教育决策、服务教育实践、服务教师成长的职能,进一步做好学术成果应用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现实效益。发现、总结一批来自教学一线、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指导引领更多学校重视教研兴校工作,提升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努力运用研究成果培育建设特色办学学校,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典范学校。

六、组织机构

1. 组建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科学、人数合理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涵盖理论研究、学校管理和各级各类学段和学科,使学术委员会成为服务教育行政决策、开展专业评审活动、指导教育教学的智库。

2. 建立第四批教育科研基地。按照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明确,思想重视、经费支持、制度完善、机构到位、科研常态的标准,建立一批教育科研基地,指导其提高教育研究和校本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3. 加强科研学术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热爱教研、乐于奉献的原则,合理吸收教研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青年学者加入学术委员会。建立学术委员兼职制度,在积极参加省教育学优秀论文推选、优秀教学设计推选、青年教学新秀推选、申报课题立项与结题,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学校和教研基地,适当吸收一些教研名师兼职学术委员,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